01
典型病例
提前退休的李女士知道自己有“双肾结石”七、八年了,最初分别只有绿豆和*豆大小,也没有腰痛、血尿等症状,多年来,从没感到有任何不适,一直不以为意,医院进行复查。今年年初起,李女士发现自己胃口明显变差,还常常头晕气促、四肢乏力,甚至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,终于意识到情况严重,医院经内科医生一系列检查,证实李女士得的是“尿*症”,而“罪魁祸首”恰恰是当年那两颗小石头!只不过,石头早已不是当年的大小,长成了鹿角形的“铸型结石”,填满了整个肾盂,并有肾积水和肾实质萎缩。李女士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马上办理住院想要积极治疗。但为时已晚,肾功能损伤已到了无法逆转的程度,即使取尽双肾结石也无法恢复肾功能,只能依靠定期血液透析维持生命。李女士后悔莫及,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,最终赔上终身健康和巨额医疗费用。
02
典型病例
25岁邱先生3年前某天曾因“突发右侧腰背部剧痛”来院急诊就诊,急查B超提示“右输尿管上段结石(1.5cm)伴右肾积水”。急诊医生给予解痉止痛等对症处理后,邱先生腰痛症状明显缓解,却将急诊医生叮嘱的须前往泌尿外科继续就诊的事情抛之脑后。此后腰痛再也没有发作过,加上工作繁忙,也就淡忘了此事。今年2月起,邱先生总感右腰部酸胀不适,甚至自己能摸到有个实质性包块,这才大感慌张,前往泌尿外科就诊。CT检查提示患者右输尿管上段结石仍在,同时右肾重度积水、肾实质菲薄如纸;分肾功能检查提示右肾无功能。最终只能切除整个无用的右肾。小小一块石头,造成了输尿管完全梗阻,即导致了同侧肾完全丧失功能,医学称梗阻性肾功能衰竭。长期的梗阻造成的肾积水压迫肾实质,最终造成肾萎缩、肾功能完全丧失。
来自患者的CT片
患者疑问
(一)肾结石一定会痛吗
肾结石有很多病人平时是不痛的,只有当结石卡在局部(甚至嵌顿)或划伤局部组织时才有疼痛,还有就是一些结石比较稳定,呆在特定的位置不会引起局部不适,如果活动度高的话就会疼痛,或引起腰部酸痛等症状。
(二)结石不痛了,就以为着病好了
结石阻塞住输尿管初期,可能使输尿管肌肉强烈收缩而引起剧烈疼痛。但随着阻塞的延长,输尿管因积水而扩张,疼痛即会逐渐地缓解。所以症状减轻或消失,不代表结石已经排出,警报已经接触。
大众误区
误区一:结石不痛就不需治疗
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,结石不痛并不代表无需治疗。任何大小、任何部位的尿路结石,都需要积极治疗,否则随着时间延长,结石会慢慢长大,逐渐出现疼痛、血尿、感染、梗阻等症状,甚至患肾功能丧失、变成尿*症。很多人类似不幸的李女士,带石多年,终为尿*症,再治疗效果也不尽人意。
误区二:痛过的结石不再痛就是治好了
谈起泌尿系统结石引起的肾绞痛,多数患者恐怕终身都不会忘记肾绞痛发作时那种腰背部、下腹部剧烈疼痛、常伴尿中带血的痛苦。结石的典型症状——疼痛和血尿,往往能引起患者的高度紧张和重视,多能做到及时就医、寻求治疗。然而,无症状的结石常常被患者小视。许多人明知自己有结石,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,甚至因为从未痛苦过而沾沾自喜,做不到定期监测和随访,从而耽误及时治疗,甚至赔上整颗肾脏的都大有人在。
专家点评
肾结石、输尿管结石属于上尿路结石,膀胱结石、尿道结石则属于下尿路结石。临床中发现,无症状的结石多为上尿路结石。结石的疼痛、血尿程度和结石大小亦不成比例关系,结石的位置往往是造成症状的关键。较小的肾结石,如在肾盂内随体位变化而频繁活动,或掉落至输尿管内刺激管壁狭窄部位,则会引起强烈蠕动或痉挛,出现腰腹绞痛和血尿,即“不通则痛”;而较大的鹿角状结石,因为跟泌尿系统的空间较吻合,如没引起肾盏、肾盂梗阻或继发感染,可以长期无症状,即“不动不痛”。统计发现,肾结石可能长期存在而没有任何不适症状,大约有50%~60%的肾结石病人没有明显的疼痛史。
健康提示
结石的早期发现、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。我们建议,至少每年一次的B超检查是非常必要的。一旦发现结石,医院泌尿外科就医。小结石(小于0.6cm)多可选择保守治疗,包括大量饮水、适当服用排石药物、多运动、均衡饮食等。结石较大时可以根据不同部位、大小选择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。
文/茅原申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