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s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170802/5590701.html随着生活节奏加快、饮食结构的改变,以及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,胆结石的检出率和就诊率也逐年升高。为什么会长胆结石?胆结石有哪些危害?查出胆结石应该怎么办?对这些患者关心的问题,医院(医院)肝胆外科主任周敬强做客《壹点问医》,进行了详细解答。
记者秦聪聪济南报道
腹胀或是结石信号
胆囊结石越小风险越高
“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胆石症、特别是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了。”周敬强介绍,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结石的统称,按照分布于胆道系统的部位不同,可分为胆囊结石、胆总管结石、肝内胆管结石。
据了解,胆结石是综合性因素作用的结果,与环境、遗传以及个人生活方式有关。其中自身因素包括高脂高蛋白饮食、营养过剩、饮食不规律、熬夜等不良习惯,环境因素则与地域、水质以及一些药物的应用有关。
周敬强指出,胆结石症状可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,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,尤其是单纯的肝内胆管结石,一般起病隐匿,仅有右上腹不适,或间断有发热、消化不良等表现。而胆囊结石早期的症状就是消化不良,右上腹隐痛或胀痛,可以伴有右侧肩背部的疼痛,厌油腻,常被误认为是胃部不适。
不过,结石一旦阻塞胆囊管,将并发急性胆囊炎:病人会有右上腹剧烈的疼痛,伴有寒战、发热等。一些小的结石掉入胆总管,除了可能引起腹痛、寒战、发热外,还会出现黄疸、肝功损害,甚至精神萎靡、休克等,严重的还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。
“对于胆囊结石而言,症状主要是由最小的结石决定的,越小的结石引起的症状越重,并发症也越严重。”周敬强提醒,胆囊结石只有2cm左右的单发结石相对安全,小于3mm的结石容易引起胰腺炎,小于5mm的结石容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,掉入胆总管后容易并发急性胆管炎,引起黄疸、肝功损害。
对于肝胆管结石(肝内胆管结石、胆总管结石),结石越大意味着病史越长、阻塞胆管时间越长,危害可能更大。
因此,对于体检发现的胆石症,建议尽早到肝胆外科就诊。
发现胆结石及早治疗
保胆取石并非人人适用
对于肝胆管结石(肝内胆管结石、胆总管结石)而言,一旦发现均应积极治疗,以免重症胆管炎、急性胰腺炎、局限性胆管炎、肝脓肿,危及健康或生命。
对于未曾发生过急性腹痛的胆囊结石,可谨慎试行药物治疗。
“之所以谨慎试行,主要是药物排石有风险,可能造成急性胆囊炎、急性胆管炎等,一定要在专家的指导下治疗。”周敬强提醒,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不建议保守治疗的患者,按照结石的部位和年龄等因素,可采取不同的微创治疗方式。
其中,胆囊结石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: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。
对于胆囊功能好的病人,建议进行微创腹腔镜保胆取石术,通过腹壁2-3个小孔,取净结石而保留胆囊。
对于要求美观的年轻人,也可以经脐单孔或超微创腹腔镜保胆取石术,术后腹壁上没有明显的疤痕。
不过,如果胆囊结石时间长了,或是反复发作导致胆囊功能不好,则建议腹腔镜切除胆囊。
如果是胆总管结石,年轻病人首选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,其优点是微创,没有肠道反流,不会发生胰腺炎,术后结石复发率低。
ERCP技术创伤更小,但有发生肠道反流、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可能,更适合老年人。
如果是肝内胆管结石,一般采取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治疗,对于年老体弱、手术耐受性差或多次手术后的病人,推荐PTOBF技术。
注意生活习惯远离结石
推荐“五个一”预防措施
周敬强提醒,胆结石的发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,很多老年患者会合并心脏病、肺功能不全、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多种疾病。高龄、并发多种疾病,会增加治疗的难度。
一般情况下,除非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太差,大多都可以进行微创手术,不过还是建议高龄胆石症病人尽早就诊,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和病情延长,手术风险也会逐年增加。
据介绍,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治疗,胆结石的复发比例不高。但是,如果结石长期留置体内,可能有癌变风险,而且时间越长风险越高。
周敬强提醒,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胆结石的关键因素,适当改变,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胆结石的发生。
据悉,胆结石预防有“五个一”,即“一控、一定、一动、一高、一低”的原则。
“一控”是控制体重,肥胖与胆结石发生的关联,已在多项流行病学研究中被证实,控制体重、合理减肥具有重要意义。
“一定”是定时进餐,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,做到定时定量,尽可能保证三餐规律,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,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。
“一动”是加强运动,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运动习惯,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接受的运动。
“一高”是高纤维素饮食,能有效降低胆结石发病风险,蔬菜和水果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。
“一低”是饮食中减少摄入饱和脂肪酸。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